經濟增長再現“超預期”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時間:2017-07-21





 

  對于我國的宏觀經濟走向,我們有理由堅定信心,但也應保持冷靜客觀。

  7月17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二季度宏觀數據, GDP增速6.9%, 工業(yè)增加值增速達到7.6%的階段高點,相較前兩年明顯上了一個臺階,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上升至11%,達到一年半以來的最高水平。整體來看,繼一季度之后,我國二季度經濟增長再度出現“超預期”。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超出了不少人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預期和判斷,有些分析者甚至認為我國宏觀經濟的“新周期”已開始啟動。對于我國的宏觀經濟走向,我們有理由堅定信心,但也應保持冷靜客觀。從經濟結構層面的數據來看,近期宏觀經濟整體向好的同時呈現三個特征。一是投資特別是制造業(yè)投資增長復蘇程度弱于產值增長。二是消費對增長拉動減弱,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累計同比貢獻率從一季度的77.2%降低到二季度的63.4%,資本形成增長貢獻率則從一季度的18.6%上升到32.7%。三是產業(yè)結構快速調整并未啟動,實際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yè)與第三產業(yè)的比例關系并未出現顯著改變。這些特征表明,當前產出增長,主要是由于供給側改革有力推動工業(yè)去產能后,工業(yè)品價格和企業(yè)利潤有所復蘇,帶動了企業(yè)生產的擴張,而并不是因為需求端出現了明顯改善。因此,斷言經濟增長啟動“新周期”的基礎并不牢靠。

  宏觀經濟啟動中期增長面臨的另外一個制約是“去杠桿”的問題。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目標,整體來看,“三去”中去產能、去庫存的進展較快,而去杠桿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最大,進展相對最慢。這是因為,從經濟理論邏輯和國際一般經驗來看,“去杠桿”過程不可避免地對經濟增速造成巨大壓力,而我們也不可能脫離近期穩(wěn)增長目標來單獨推動“去杠桿”。近期,金融領域為了防止杠桿率過高的風險,加大了監(jiān)管規(guī)范力度,這是應對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從深層次來說,金融部門杠桿率增加內生于我國中長期增長的結構性問題。從供給側來看,近年來,由于生產率增速下滑、外部需求減弱等因素的沖擊,我國資本邊際產出增長減弱,而在需求側家庭的資源跨期配置偏好并沒有明顯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到金融領域,就是資金使用端的收益率不斷下降,資金吸納端的成本則沒有顯著降低,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率,加杠桿是必然選擇。而為了應對不利的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沖擊,宏觀政策也只能維持相對寬松的水平,這也在客觀上為加杠桿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未來要防范經濟調頭回落的風險,就要積極穩(wěn)妥進行去杠桿,這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但是要去杠桿,反過來又會對短期的增長和金融穩(wěn)定造成一定的壓力,這種兩難是不利的結構沖擊造成的必然結果。要解決這一兩難困境,唯一的出路是加快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帶來的生產率提升來對沖不利的結構因素,從而使去杠桿與穩(wěn)增長能夠兼得。(作者賈珅 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發(fā)展戰(zhàn)略和區(qū)域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