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或有更多致畸風險


時間:2013-09-27





  來自2013世界神經病學大會一項研究稱,抗癲癇藥物AEDs給胎兒帶來的實際風險高于那些產品標簽上標注的先天缺陷風險,包括新生兒低體重,早產以及小頭圍等。


  研究者丹麥奧爾胡斯的奧爾胡斯大學醫(yī)院的DemetKilic醫(yī)學博士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服用抗癲癇藥會增加新生兒低體重,早產,小頭圍等發(fā)生風險。他說,自1997年到2008年在丹麥超過一百萬名孕婦中,有2928位孕婦的用藥記錄中顯示其懷孕期間使用了抗癲癇藥。在調整多種因素后,發(fā)現這些產婦中一些新生兒出生缺陷比那些在懷孕期間沒有服用抗癲癇藥的產婦要更易發(fā)生:


  胎齡:減少0.92天95%置信區(qū)間-0.44~-1.40


  新生兒體重:減少31.96g95%置信區(qū)間-12.18~-51.74


  頭圍:減少0.07cm95%置信區(qū)間-0.004~-0.14



  Killc博士進一步說,服用抗癲癇藥的孕婦早產懷孕37周前生產的相關風險為1.5195%置信區(qū)間1.32-1.72,胎齡過小的相關風險為1.2195%置信區(qū)間 1.10-1.34。


  在動物實驗中也已經觀察到這種風險的存在,研究表明嚙齒類動物的胎兒在子宮內接觸抗癲癇藥與對照組相比胎兒更小。在FDA關于抗癲癇藥出生缺陷的處方信息中也已經包括了警告和預防措施。



  例如,在緩釋卡馬西平Tegretol-XR的標簽中指出,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卡馬西平對胎兒有風險,包括“顱面缺損,心血管畸形,尿道下裂,以及涉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的異常”,但是由于沒有標注有新生兒體重低和早產的可能性。Kilic說,在丹麥開展的這項注冊研究將有助于填補這項研究空白。


  Kilic和她的同時使用了三個丹麥注冊研究的數據:所有出生人口在民事登記處的數據,用藥處方的數據,和一個第三方的關于所有新生兒胎齡,體重和頭圍的出生數據。關于產婦登記的數據中也有一些潛在的混雜因素,包括懷孕時的年齡,同居狀況,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以及吸煙狀況,是否為吸毒者等。



  一位美國的神經病學研究員對此研究評論稱,這項研究突出的強調了對于癲癇女性風險平衡的困難,因為她們的醫(yī)生必須告訴她們什么時候適合懷孕。


  底特律的韋恩州立大學Otto Muzik博士說,“在懷孕期間,孕婦癲癇發(fā)作對胎兒也有不利的影響”。


  OttoMuzik博士說,很明顯,藥物對胎兒有明顯的風險。但是大多數患有癲癇的孕和她們的醫(yī)生仍然選擇使用抗癲癇藥,因為,癲癇發(fā)作的失控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在另一方面,關于那些風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目前仍不清楚,他說他目前沒有聽說過懷孕期間產婦發(fā)生癲癇而不做任何處理所致的后果。

來源:藥品資訊網信息中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