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與考古關系密切。殷墟考古就是從甲骨開始的,本來是去挖甲骨文,不小心挖到了殷墟宮殿。夏鼐先生提出以考古發(fā)掘品為基礎,結合文獻研究古玉文化,很多人便以甲骨文和殷商文獻來研究商代玉器。我覺得甲骨文和考古資料這兩面鏡子要互相照,才能看得透徹、看得清楚。”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安陽師范學院共同主辦的《殷墟甲骨學大辭典》新書發(fā)布暨出版座談會上,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杜金鵬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徐義華說,中國文字是非常特殊的記錄系統(tǒng),到目前為止,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所有正在使用的官方文字中唯一在表音同時帶圖像表意的文字。從殷墟甲骨文到今天,3000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
從1899年發(fā)現(xiàn)甲骨文至今120多年來,對甲骨文的文字考釋、自身規(guī)律,甲骨文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的研究闡釋一直沒有停歇。幾代甲骨學家“冥行長夜”“乍睹晨星”,一個個辨識著甲骨文字,一條條研究著甲骨文的規(guī)律,再現(xiàn)了殷商時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頻繁的祭天敬祖、占卜祭祀的神秘肅穆,又有車轔馬嘯、刀光劍影的征戰(zhàn)肅殺,還有大規(guī)模奴眾“協(xié)田”和“百工”鑄“黃呂”的勞動場面。如果說,孟世凱1987年出版的24萬字的《甲骨學小詞典》令有志于此的人讀起來不過癮的話,郭旭東、張源心、張堅主編的170萬字、3584個詞條的《殷墟甲骨學大辭典》則顯示出做甲骨學百科全書的野心。
作為這部大辭典的審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王宇信說,無論是以專業(yè)甲骨文為研究對象的狹義甲骨學,還是包括一切與翻譯甲骨文相關的商代歷史文化和考古研究在內的廣義甲骨學,都在大辭典中得到全方位體現(xiàn)。該書別具一格,在同類辭典中首次設置“人物編”,既有甲骨文中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如王、婦、子、諸臣、侯伯、貞人等,也有以王懿榮、羅振玉、郭沫若、李學勤、裘錫圭等為代表的甲骨學家。本書的幾個附錄也很有意義:“甲骨學大事年表”從時間軸展示幾代甲骨學家對甲骨文的探索,成了一部甲骨學發(fā)展史;“本書采用甲骨文字參考表”,以《甲骨文編》《新甲骨文編》《甲骨文字編》等為基礎,擇善而從,整理出供書中使用的“字形表”,相當于把一部最新甲骨文字典收入《大辭典》。該書遠遠超出了甲骨學自身術語范疇,堪稱一部殷墟甲骨學的百科全書式辭典。(張稚丹)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