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為德:為什么說“仁”是儒家哲學的核心概念?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孫福萬    時間:2017-05-11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語出北宋學者程顥。在儒家傳統(tǒng)中,“仁”是儒家哲學的核心概念,“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國古人更注重有機整體的宇宙觀。比如《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認為陰陽是宇宙創(chuàng)生的兩種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間陰陽之最大者,它們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其邏輯正基于此。所以北宋張載才提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指人間百姓都是我同胞,世間萬物皆與我為同類。《禮記》也講,圣人“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這種將天地人貫通為一體的宇宙觀,為中國文化所獨有。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在儒家哲學中既是“全德”,又是“元德”。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樊遲問仁,孔子答以“愛人”,這講的是作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義禮智信等人的一切美好品德在內的。而《文言傳》釋“乾元”曰:“元者,善之長也。”朱熹進而說:“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時為春,于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這里講的就是作為“元德”的仁,它像春天一樣有著生發(fā)之功能,可以說是一種具有超越性的善性、善情。比如程顥喜歡講“觀萬物皆有春意”,還講“觀雞雛,此可觀仁”等,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的。程顥認為,一個人如能體會到萬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渾然與物同體”矣,“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窮索”,自會達到“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后來王陽明講“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與此一脈相承。

 

  具體要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在《論語》中,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之方”無他,只是從自己的身邊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從反面來看,程顥曾舉“手足痿痹”之癥說:“醫(yī)書言手足痿痹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諸己,自不與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氣已不貫,皆不屬己。故‘博施濟眾’,乃圣人之功用。”也就是說,那些麻木不仁者已經相當于病人了。

 

  由此也可看到,承認“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博施濟眾”將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子貢問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孔子說:“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一個“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仁者,自然會以百姓的喜樂為喜樂,以百姓的疾苦為疾苦。

 

  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必將在全球事務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仁者情懷,必將在此進程中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輝。(作者系國家開放大學教授)(文章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儒家是生命和生活的學問

    儒家的生命學問,是對人類自身生命本質的反思之學,是人的使命之學,它表現為對人類的一種不可遏制的悲天憫人的情懷??鬃訉θ祟惖淖杂X,對士的自覺,對儒的自覺,都體現了他的這種強烈情懷??鬃蛹汝P注個人自我生命的充實,同...
    2017-03-27
  • 淺論儒家之義

    義是一個內容豐富的道德范疇,在中國倫理思想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管子倡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環(huán)繞“義”的概念作了交集。
    2017-05-08
  • 新書《儒家商道智慧》獲諸多國學大咖盛贊

    新書《儒家商道智慧》獲諸多國學大咖盛贊

    7月28日, 《儒家商道智慧》新書發(fā)布暨專家研討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校、國防大學等單位的30多位專家學者和10多位中央級媒體記者,圍繞如何深入“弘揚儒家商道,構建企業(yè)...
    2017-08-01
  • 儒家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化支撐

    儒家思想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化支撐

    9月21日,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在山東曲阜落下帷幕。在兩天的時間里,來自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0多名學者圍繞“儒家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展開演講和討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核...
    2017-09-28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