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力量介入低級別文物的保護 路在何方?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5-14





  最近河南大學大禮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失火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文物保護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相較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那些“默默無聞”的低級別文物的保護問題顯得似乎沒那么“重要”。


  在大多數人的眼里,低級別文物并不那么吸引人。他們大多“灰塵土臉”分布在偏遠地區(qū),或散落在民間村落中,默默地等待著歲月的流逝。雖然如此,但他們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中華文脈的基石。


  何為低級別文物?是相比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高級別文物而言,主要包括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這些風雨飄搖的低級別文物的保護,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社會力量是否愿意青睞低級別文物的保護?他們的參與能給低級別文物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近日,記者針對此問題進行了采訪調查。


  一場大雨


  2023年11月1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助“山西災后文物修復項目竣工儀式”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中村圓融寺舉辦。這次得到修繕的圓融寺就屬于低級別文物。


  圓融寺為何能得到社會資金的青睞?這要源于2021年10月上旬一場持續(xù)十余天的“連綿”強降雨,這場降雨讓山西古建遭受巨大挑戰(zhàn)。根據當地媒體報道,截至10月10日,山西各地上報出現險情的不可移動文物就有1763處,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60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789處。其中很多低級別文物更是出現墻體坍塌、梁架傾倒等險情。


  圓融寺就是其中之一,在這次災情中,它的主殿整體坍塌,西朵殿和春秋樓屋面坍塌,整個圓融寺岌岌可危。


  古建筑一怕火,二怕水,防火有消防設備,防水只能靠人工。


  災情發(fā)生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及時行動,捐贈資金1000萬元進行災后文物修復。山西省文物局迅速統籌安排,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積極開展設計方案、施工和建立的統籌協調。同年12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山西省文物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合作救災修繕文物的意向內容確定下來。


  “對于修繕點的選擇,重點考慮受損較為嚴重的低級別文物點,由中國文?;饡ぷ魅藛T根據捐贈方需求,將資料整合完畢交給捐贈方,騰訊最終選擇9個點開展災后修復工作。在充分尊重捐贈人意愿的前提下,我們希望保證資金能最大限度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敝袊奈锉Wo基金會副秘書長初迎霞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對于這次捐助點的選取,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公益項目總監(jiān)馬堯向中國經濟網記者坦言,“當時在選點的時候,其實有兩個傾向,一個是針對國保單位,另一個是針對低級別單位,我們選擇低級別單位?!?/p>


  馬堯告訴記者,騰訊基金會2016年開始參與文化遺產、文物修繕工程等各方面的資助,“我們知道,相較于低級別古建,國保單位其實有相對充足的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資金支持,無論是在宣傳方面,還是在研究利用方面,都要好過低級別單位,所以我們想這次主要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因此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地錨定到低級別文物或者未定級文物的修繕保護過程中?!?/p>


  這次定向捐助的9個不可移動文物全部是低級別文物,圓融寺幸運地成為其中之一。因為疫情,修繕持續(xù)了2年終于順利完工。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除了大殿因為已經完全毀掉,損失太多信息,不能修復只能遺址保護。春秋樓和西朵殿已經重現其風采。


  2023年11月1日,在“山西災后文物修復項目竣工儀式”上,山西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潤民向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贈送守護“三晉文化遺產,賡續(xù)中華文明薪火”的錦旗;向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贈送“恪守文化公益初心,踐行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錦旗。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在致辭中指出,本項目是社會力量參與災后文物修復的有益探索,充分發(fā)揮了社會力量在文物保護事業(yè)中的積極作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依法合規(guī)高效使用資金,確保捐贈資金全部用于文物本體保護,讓受損的文物古建重獲新生。


  低級別非低價值


  我國將文物一般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指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窟寺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要求,市縣級人民政府承擔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責任。也就是說,包括無級別文物在內的所有不可移動文物都應按照文物保護法予以保護。


  然而實際情況如何呢?


  以山西為例,“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币怨沤ㄖQ的山西作為文物大省,文物保護結構如同一座“金字塔”,“塔尖”是5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79處省保單位,市級、縣級和未定級文物則占據了剩下的絕大多數。而這絕大多數文物如同一個個被遺忘的“珍珠”,更多的是散落在偏遠地區(qū),隱藏在民間村舍。長期以來,這部分文物由于關注度不夠、投入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約有80%存在不同程度的險情,保存狀況堪憂,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保護。


  也許有人會疑問,既然是低級別文物是否還有修繕的價值?


  對于這個問題,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煒林認為,所謂低級別文物單位并不一定都不重要。其中一些遺址是因為過去根本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考古工作,缺乏對其所蘊含價值的認識而被忽視。低級別文物中其實大有寶藏。


  圓融寺就是這樣一個被遺忘的“寶藏”。


  馬堯給記者講述了圓融寺修繕的故事。開始選擇圓融寺,只是因為它是一個未定級的單位?!拔覀冮_始非常明確,傾斜于選擇在文物方面財政投入弱一些,低級別文物較多的市縣。選擇圓融寺的時候,以為它是一個明清時期的低級別文物,后來在相關材料整理過程中,發(fā)現可能是宋朝,甚至是金代的古建筑,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它應該是國保單位,但當時它并沒被定級,我們還沒有發(fā)現它的價值?!?/p>


  據了解,在修繕之前,圓融寺還只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點,未定級文物。2023年圓融寺被公布為高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專家表示,經過更完善的考古和研究之后,極有可能被定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然,并不是所有低級別文物單位都能像圓融寺這樣幸運,它們中的大部分因為保護級別低可能被忽視,甚至被無視。


  圓融寺所在的高平縣位于晉西南,是文物大縣,文物古建分布廣泛,幾乎村村有古廟、山山藏古建,尤其以金元古建筑眾多聞名全國。僅國保單位就有22處,省保單位22處,市級108處,縣級22處,還有大量的未定級的文物散落在民間。每平方公里有1.7個文物。由于古建文物資源多在戶外山間且分布零散,文物保護難度極大。同時由于文物“家底豐厚”,很多縣級文保單位雖然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也只能“屈尊”于低級別文物。


  而這次竣工儀式專門選擇了在圓融寺舉行,也是具有一定意義。


  “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沒想到從低級別文物里面發(fā)現了一個具有很高歷史價值的文物,其實這也恰恰說明,在山西、河南這樣的文物大省,大量的低級別或者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可能仍然存在著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瘪R堯說。


  拾遺補缺


  文物保護單位的評級與該古建筑的維修、保護都是密切相關的。按照當前《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補助范圍還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及省級以下國有文物保護單位,而且補助范圍和支出內容也有詳細的規(guī)定。而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數量龐大、類型多樣、分布廣泛、產權復雜,單靠行政力量和財政資金投入,難以做到全面系統保護。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共登記認定不可移動文物76.7萬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505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萬多處,其中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包含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占絕大多數。業(yè)內人士表示,全國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數量保守估計在70萬處以上。


  專家表示,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一是缺少法律依據?,F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體系中,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及遷移拆除程序等方面缺乏明確規(guī)定要求,實踐中往往造成文物執(zhí)法、行刑銜接難以落地。二是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對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特別是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部分年久失修,或在城鄉(xiāng)建設中被損毀破壞乃至違法拆除。三是保護管理難度大。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量大面廣,承擔管護管理職責的市縣級地方政府經費投入不足、文物保護管理機構人員力量薄弱、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欠缺,導致無法實現全覆蓋的日常管理和監(jiān)測。


  “在山西這樣的古建大省,被認錯年代的圓融寺,注定是得不到國家資金的支持,而修繕一處古建的費用動輒都是百萬起步,如此數量龐大的文物全部依靠國家撥款修繕也的確不現實。無奈之下,一眾古建只能在雨中等待消失?!睒I(yè)內人士表示。


  這次定向捐助的1000萬共支持了9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分別為大同市廣靈縣宋氏民居、臨汾市堯都區(qū)劉北三官廟、臨汾市翼城縣南丁湯王廟、晉中市祁縣豐固普壽寺、太原市陽曲縣寺莊三學寺、運城市新絳縣光村玉皇廟、晉城市陽城縣南底湯帝廟、長治市潞城區(qū)上村顯慶寺、晉城市高平市中村圓融寺等。基本上每處修繕費用都在百萬之上。


  參與修繕的山西一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文保建筑修繕分公司文物責任工程師王晉君從事這個行業(yè)20多年了,他告訴記者,盡管圓融寺在當時已經引起了高平市政府和學術界關注,被重新認定為宋、金建筑。但長期以來,它并沒有被評定為文保單位。只有門殿的山墻上,貼著“高平市不可移動文物”的鐵牌,但牌子上的名字卻是“中村春秋樓”。這個“中村春秋樓”指的也是圓融寺里的東朵殿,為清代風格。目前南殿經過發(fā)掘,還保存著精美的宋代鴟吻和脊梁,已經架起了腳手架,下一步如何修,方案還在討論中。


  “方案通過后不能進行大量的調整,因為專家已經評審通過,如果施工中發(fā)現問題,進行第二輪第三輪調整,費用就會增加。但因為級別較低,機會就很少,高出的成本,誰負責出錢呢?”


  在馬堯看來,社會資金或者公益資金參與低級別文物修繕工作,更多的是一種有效的探路和填補,而非成為主體。對于未定級或者低級別文物的修繕,更多的還是要靠國家財政后續(xù)的補齊,“我們非常希望能探索一些模式,能夠幫助國家在這個路上少走一些彎路?!瘪R堯說。


  初迎霞認為,低級別文物同樣是歷史的見證,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但它們往往因為級別問題而被忽視或缺乏資金支持,“畢竟財政資金能夠覆蓋的范圍是有限的,社會資金恰恰可以更靈活、更便捷的參與其中,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使它們得以保存并傳遞給后代,也起到了拾遺補缺的積極作用?!?/p>


  問題和挑戰(zhàn)


  文物修繕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復雜的法律和政策問題,包括文物保護法及行業(yè)相關準則標準、土地使用權、土地所有權等。社會資金需要了解并遵守相關法規(guī),同時與政府合作以獲得必要的批準和許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初迎霞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文物修繕通常需要專業(yè)的技術和知識,包括建筑、文物保護、考古學等領域的專業(yè)知識。社會資金可能需要與專業(yè)團隊或專業(yè)機構合作,以確保修繕工作的質量和可持續(xù)性。社會資金介入到文物修繕時,需要考慮社區(qū)的意見和參與,需要與當地社區(q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確保項目的成功和可持續(xù)性。修繕文物除了對本體修繕之外,更會涉及價值保護,文物三大價值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修訂以后,又增加了社會和文化價值。社會資金需要尊重和保護文物自身價值,避免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社會資金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以確保文物修繕工作的科學、合理和可持續(xù)性。”初迎霞說。


  在馬堯看來,對于大多數企業(yè)來說,最大的困難在于誰來為你修繕這些低級別文物?!斑@次我們是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一起做的針對災后低級別文物在山西開展的修繕項目,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隸屬于國家文物局,協調了山西省文物局等各個方面,并直接對接和跟進。假如企業(yè)只是單純地想做低級別文物修繕,那么誰來接收這筆錢?誰來負責把這筆錢花好?”


  馬堯的兩個問題也是很多社會資金參與低級別文物修繕面臨最主要的兩個問題。有何解決方案呢?


  好消息是,國家文物局2022年7月印發(fā)《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首次專門就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出臺政策性文件,明確了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以及參與內容、方式和程序等,對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在參與方式上,提出“社會力量可通過社會公益基金、全額出資、與政府合作等方式?!?/p>


  如何更好地發(fā)揮社會資金參與低級別文物的修繕工作?初迎霞建議,可以建立或者形成某種機制,而不僅僅依賴于單一的行政行為或公益行為,來更有效地保護和修繕低級別文物。但具體如何能夠形成這個機制,是需要多方努力,更需要多重條件?!氨热缯f,在法律和政策層面,我們是否在《文物保護法》中增加條款,明確相應的法定義務和責任,為低級別文物修繕提供法律依據和指導。當下,我們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文物保護,同時啟動嚴格的監(jiān)督和問責程序,在豐富文物保護資金來源的同時,確保每一分錢的使用和工程質量?!?/p>


  在這一點上,馬堯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是否有一個社會力量能夠參與低級別文物修繕的合理路徑,我覺得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問題?!瘪R堯進一步解釋道,“如果能夠有一個相對合理的機制,包括資金的接收,項目的篩選、執(zhí)行以及正反饋,我覺得其實有很多企業(yè)愿意參與到低級別文物修繕工作,尤其是中小企業(yè),他們更愿意為所在地的低級別文物保護做貢獻?!?/p>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文物保護法進入新一輪修訂程序,2023年10月20日,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首次審議。推動增加提級管理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遷移撤除等行政許可要求,充實文物保護補償、社會力量參與條款。


  這幾年,國家文物局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包括《關于促進文物合理利用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的意見》《文物建筑開放導則》,出版《文物建筑開放利用案例指南》《文物建筑保護利用案例解讀》,指導山西、浙江等省開展“文明守望工程”“拯救老屋行動”等,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業(yè)內人士建議,下一步要認真評估已有政策的實施成效,積極參考借鑒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他行業(yè)的支持政策,繼續(xù)健全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體制機制。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距今已10多年,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狀況發(fā)生了較大變化,2024年3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試點工作全面啟動。據了解,這次普查將通過實地調查確認低級別文物保存狀況,加大新發(fā)現力度,及時將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核定公布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提升文物級別,加大保護力度。相信隨著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包括低級別文物單位在內的所有不可移動文物都會逐漸走向社會發(fā)展的舞臺中央,會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低級別文物的保護之中。(文/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