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夠凡·高五幅《向日葵》,全球五家博物館首次聯(lián)合直播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17-08-15





  1888年至1889年,凡·高創(chuàng)作了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七幅《向日葵》。而今,其中五幅被收藏于全球5家博物館中,北京時間8月15日00:50-02:25,倫敦國家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慕尼黑新美術館、費城藝術博物館、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館的藝術專家將輪流站在鏡頭前,通過Facebook直播平臺,以15分鐘時間向世人展示各自所藏《向日葵》的風姿。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專門編輯這一直播視頻并帶讀者走進這場虛擬而有趣的藝術活動。

收藏于全球5家博物館的5幅《向日葵》
 

  當?shù)貢r間8月14日17時50分,離倫敦國家美術館閉館還有10分鐘。館內的工作人員想必已經(jīng)開始催促參觀者離開展廳,美術館繪畫策展人Christopher Riopelle來到凡·高的《向日葵》面前。面對鏡頭,向全世界的網(wǎng)友介紹這件作品。

  倫敦國家美術館策展人Christopher Riopelle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向全世界的網(wǎng)友直播介紹這件作品。
 

  這是Facebook的“向日葵直播”項目,在1個多小時時間里,全球5大博物館輪番出鏡,各自利用15分鐘時間,向網(wǎng)友講解館藏的凡·高作品《向日葵》。
 

  作為藝術家凡·高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他的《向日葵》總共只創(chuàng)作了7幅,其中有一幅在戰(zhàn)爭中損毀了,另一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本次5幅作品一起出鏡,也是集齊了所有收藏于美術館的《向日葵》,這在一個真實的展覽中是難以想象的。
 

  “2014年,我們就曾同時展示兩幅《向日葵》,另一件來自凡·高博物館。”倫敦國家美術館的Christopher Riopelle在直播時表示,“當時的展覽收到了非常熱烈的反響。此后,我們就有一個愿望,要將5件作品聚集在一起。但這件事情太難了,一些作品已經(jīng)非常脆弱了,另一些,由于太受歡迎,沒法從其美術館里借出來。因此,我相信這次全球直播是一種比較好的替代方案。”
 

  “凡·高居住于法國南部的阿爾,他一直希望在當?shù)亟⑺囆g社區(qū)。在阿爾,藝術家可以在炙熱的陽光下以新的方式做畫。”Christopher Riopelle介紹說,“為了迎接高更的到來,凡·高畫了兩幅《向日葵》(現(xiàn)收藏于倫敦和慕尼黑),用以裝點高更的房間。”

高更筆下正在畫向日葵的凡·高
 

  兩位藝術家在一起工作了幾個月,但并不特別成功。他們的生活和藝術觀念并不完全相同。到那年圣誕節(jié)的時候,兩人分道揚鑣。高更離開了阿爾,留下的凡·高崩潰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凡·高去世的時候還籍籍無名,但不久之后,他的名聲傳遍全球各地。
 

  倫敦國家美術館獲得這幅《向日葵》是在1920年代早期,當時的凡·高已經(jīng)被視為現(xiàn)代藝術的大師,而他的《向日葵》也已經(jīng)是全球追捧的作品了。

向日葵(局部),1888,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Christopher Riopelle介紹完畢,網(wǎng)友開始紛紛轉戰(zhàn)凡·高博物館的主頁。此時正是阿姆斯特丹當?shù)貢r間19時10分,凡·高博物館剛剛閉館,館長Axel Rüger信步走到《向日葵》前,對著鏡頭娓娓道來。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館長Axel Rüger直播現(xiàn)場
 

  Axel Rüger也提到了《向日葵》作為一種友誼的象征,最早是為了迎接他的摯友高更的到來而創(chuàng)作的。起初,藝術家打算創(chuàng)作12幅,后來改作7幅,在高更到來的時候,實際上他只完成了2幅。
 

  兩位藝術家的相處充滿激情,甚至于就像是一場戰(zhàn)役,最終雙方都筋疲力竭。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而高更倉皇離開。次年,高更希望凡·高贈他一幅《向日葵》。藝術家因此開始重新回到這個主題。他并沒有簡單地復制原來的作品,而是試圖將其不斷改進。

  1930年8月18日,費利克斯•雷伊給歐文•斯通書信中的梵高耳朵的肢解圖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班克羅夫特圖書館藏
 

  現(xiàn)藏于阿姆斯特丹的這件作品是根據(jù)倫敦那一幅繪就的,它們有很多相似性,例如同樣有15朵花,花的姿態(tài)也大同小異。但是在細微之處,凡·高做了很多改變。盡管一樣是黃色為底色,藝術家還是作了很多顏色上的變化,“仿佛是一出黃色的交響曲”。

向日葵(局部),1888,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藏
 

  當鏡頭給到慕尼黑新美術館,當?shù)貢r間已經(jīng)是19時30分,美術館已經(jīng)閉館多時。研究員Nadine Engel將觀眾帶到了第21展廳,在這里,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凡·高的《向日葵》與高更的作品陳列在一起。

慕尼黑新美術館研究員Nadine Engel介紹現(xiàn)存最早的一幅凡·高的《向日葵》
 

  慕尼黑新美術館能夠擁有這幅《向日葵》,多虧了一位美術館工作者的勇氣和自信。Hugo von Tschudi在1900年為柏林國家美術館收購了印象派作品,當時德國的美術館對于法國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還頗為不以為然,因此館長Kaiser Wilhelm將其辭退。Hugo von Tschudi深信自己的眼光,他繼續(xù)收購了很多法國新興藝術家的作品,但由于他無法動用公共資金收藏法國現(xiàn)代藝術,因此,他和他的同事找來大量私人贊助。而今,他所收藏的馬奈、莫奈、凡·高等大師杰作,作為Tschudi的饋贈,成為慕尼黑新美術館的重要部分。

向日葵(局部),1889,慕尼黑新美術館藏
 

  每逢周一,是費城藝術博物館的閉館日。因此,當鏡頭來到費城,策展人Jennifer Thompson同樣站在空空如也的展廳里。

費城藝術博物館策展人Jennifer Thompson講述凡高的《向日葵》
 

  費城這幅作品和慕尼黑的很相似,均有14朵盛開的向日葵,其中一朵在右下角低垂著腦袋。Jennifer Thompson強調說,即便是重畫的作品,凡·高也沒有簡單地復制。在他的畫筆下,賦予每一朵花以強烈的個性。

向日葵(局部),1888,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在凡·高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中,他曾經(jīng)畫下三幅作品的素描。而今世人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藝術家曾經(jīng)把兩幅作品(阿姆斯特丹、費城)與其好友奧古斯汀·魯林的肖像并峙,仿佛是宗教里的三聯(lián)畫的形式?;蛟S,藝術家是希望以這樣的形式,給自己的內心帶來些許安慰。

凡·高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
 

  直播鏡頭給到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館的時候,當?shù)卣且股钊遂o之時,館長Shoko Kobayashi站在空空的展廳里。在這里,凡·高的《向日葵》同樣有高更的作品陪伴在旁。

  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館館長Shoko Kobayashi介紹凡·高的《向日葵》
 

  東京的這幅作品,與倫敦、阿姆斯特丹的作品相似,但其背景沒有那么對比強烈。據(jù)悉,這幅作品是1983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獲得的。當時,損保公司正要迎來百年紀念。該公司創(chuàng)立于1888年,實際上,是與《向日葵》同年誕生的。

向日葵(局部),1888,東京損保日本東鄉(xiāng)青兒美術館藏
 

  短短一個小時之內,就有超過10萬人次觀看了此次直播視頻。在線網(wǎng)友紛紛留言自報家門,其中不少是來自歐洲和南北美洲的網(wǎng)友,畢竟,直播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更加適宜。也有來自澳大利亞的網(wǎng)友在直播視頻頁面留言,稱自己可能因為時差錯過直播。主辦方表示,所有視頻均可在直播結束后在線點擊觀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