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網絡有底線 發(fā)朋友圈罵人也會惹官司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06





       近日,重慶男子皮某擅自在微信朋友圈上發(fā)布柳某照片,稱柳某“破壞別人家庭就該夾起尾巴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到頭來當小三,真是給你祖宗十八代都蒙羞!”。法院經審理后,判決皮某刪除朋友圈中的不當言論,賠償柳某精神損害撫慰金1000元,同時在朋友圈發(fā)表道歉聲明。

  因發(fā)朋友圈而惹上官司并敗訴的事件并不多見。應該說,重慶這起發(fā)朋友圈辱罵他人被判賠償和道歉的事例具有普法意義。朋友圈并非法外之地,在朋友圈發(fā)布相關圖片和言論理當慎重,否則就可能構成侵權。

  與微博、博客等社交工具不同,微信的私密性更強,一般互加好友的人才能相互了解朋友圈的信息。也就是說,微信屬于私密空間內的閉環(huán)交流,非微信好友見不到朋友圈發(fā)布的內容。因此,一些人便想當然地把朋友圈作為發(fā)泄私憤、辱罵他人的空間。殊不知,這同樣會給行為人帶來麻煩,甚至構成違法乃至犯罪。

  要知道,雖然只有微信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但只要是將相關內容發(fā)布給行為人之外的其他人,就屬于公開這些內容。接受的對象越多,相關內容的公開程度就越大。也就是說,在朋友圈發(fā)布相關內容,與行為人在公共場所向具體的觀眾、聽眾發(fā)布相關內容并無本質區(qū)別,只不過是以網絡交流方式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特別是,由于網絡的公開性和傳播的迅捷性,通過網絡發(fā)布相關內容更值得重視。譬如,雖然朋友圈可能只有幾百人能看到,但相關內容被截屏后便可廣為傳播,因此,發(fā)朋友圈罵人的危害程度一點也不小。

  行為人發(fā)朋友圈辱罵他人,只是被判賠償損失和賠禮道歉。更有一些人通過微信、微博等造謠傳謠,極大地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受到了治安拘留甚至刑事制裁。近年來,“不法分子乘坐面包車在學校門口搶小孩”的謠言幾乎傳遍全國,甚至每年都會重復上演,極大地降低了公眾的安全感。

  對此,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而傳播的,最高可判處七年有期徒刑。即便情節(jié)不太嚴重,社會危害性不大,行為人也可能構成治安違法,應受行政處罰。而通過朋友圈辱罵他人,顯然構成侮辱,可處10日拘留,并處500元罰款。

  一些人在享受互聯(lián)網便利的同時,往往認為網絡世界沒有約束。以致于將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當做了私家領地,口無遮攔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編造什么就編造什么。殊不知,網絡并非脫離于現(xiàn)實社會的虛擬空間,而是人們從事生產生活的工具,每一個網絡賬號背后都有一個具體的人。人們通過網絡發(fā)布的內容必須經得起法律的檢驗,不得侵害他人權利和公序良俗。

  發(fā)朋友圈罵人被判敗訴顯然樹立了一個標桿,即受眾相對較少的朋友圈依然不是法外之地,發(fā)布不當內容也應承擔法律責任。這理應成為網民皆知的常識,在人人都持麥克風、人人都是“發(fā)言人”的自媒體時代,通過網絡發(fā)布有關內容理當謹言慎行,不侮辱他人、不造謠傳謠,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wěn)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wěn)外貿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