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方便、購物變得快捷,然而,包裹交接的"最后一米"令不少人撓頭:在有些地方,大件包裹不給送上門,收件還得自己搬;快遞員指定取件時間,過期不候;虛假簽收……真正提升快遞服務質量,還需科學管理、定好規(guī)矩,讓收快遞更加省心、放心。 (據《人民日報》)
快遞員不愿意送件上門是行業(yè)服務的糟點,表面來看是服務質量的問題,理性來看其實是配送成本的問題??爝f員工資大都采取按件計酬的模式,派送一單一般可以拿到0.5元至1元,這樣的標準是低廉、靜態(tài)、粗放的,也就是說上門也是這么多、不上門還是這么多,這也事實上導致了送件上門缺少內在驅動力,并且送件上門耗時費力,還影響送件效率,這恰恰讓劣質服務變成激勵,以至于不少的快遞員寧愿從送件費用中拿出部分,也要將快件投入智能柜而不愿上門。
其實不止在投送的末端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行業(yè)拓荒至今,始終沿襲的是低成本競爭的模式,重攬輕投,如送件上門作為服務的口號,并未實際考慮送件上門的成本差異,以此細化收費標準、分配機制以及配送報酬,相反在收件環(huán)節(jié)一味迎合電商低價發(fā)件的訴求,一些長期與快遞合作的電商,其資費要比標準低不少。
因為低成本競爭,缺乏合理利潤的涵養(yǎng),也導致末端快遞配送設施以及服務合作的配套遲遲跟不上,如智能快遞柜還是市場跟進的產物,在很多小區(qū)快遞代收點都在"蹭門衛(wèi)""蹭商店",不去嘗試購買服務,而是把矛盾交給消費者與代收點協(xié)調,讓快遞服務變成了快遞員與收件人之間的"硬摩擦"。此外,快遞行業(yè)之間只有競爭,缺少合作,也無形中讓有限的投入在低效中變成內耗,特別是在一些邊遠地區(qū),快遞服務點各自為政,量少點多,效益低。
可見,要想提高快遞服務質量,關鍵在于行業(yè)要告別"唯低成本競爭"的模式,從片面追求市場份額轉向提高質量效率,以此來促進行業(yè)優(yōu)化配置、服務精細管理。其一是不斷完善行業(yè)內部的治理結構,讓快遞從簡單加盟向一體化融合,把更多的資源向末端服務配套投放,改善"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條件;其二是進一步理順利益價值鏈條,細化資費分配、投送報酬的精細設計,如針對快遞上門與不上門實行差異計酬的機制,對應地則實行送件差異收費,讓效益收益與服務質量正向相關。其三是實現(xiàn)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如付費模式的創(chuàng)新,讓收件人有支配與制約的權利,又如快遞服務從業(yè)質量評價、激勵約束機制以及投訴處理機制。此外,重視并加快快遞企業(yè)之間在送件終端的合作,共建共享共贏。(木須蟲)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