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版地圖體現海洋權益 首次同比例展示南海諸島


時間:2013-01-07





  中國的版圖是南北更長還是東西更寬嗎?看慣了橫版地圖的很容易把答案鎖定在東西更寬,但正確答案可是南北更長。如今中國地圖出版社獨家最新推出的新編豎版中國地圖,讓這個問題變得一目了然。豎版地圖以更直觀的形式全景展示了我國的疆域。

  

  


  南海諸島被全面展示

在2013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圖》中,以往在橫版中國地圖里作為縮略圖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諸島”插圖,這次被全面展示,它將南海諸島與大陸連在了一起。在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南海諸島內的主要島嶼、島礁,以及與周邊島國、島嶼、島礁的地理位置關系,地圖社工作人員認為,新版地圖是國家版圖的最佳表現形式。而新的豎版中國、世界地圖視覺效果好,適合企事業(yè)單位、學校及老百姓家中張掛。

  此次重點推出中國、世界配套的豎版地圖有政區(qū)和地形兩個品種,包括兩全和一全兩種規(guī)格,分別有覆膜和折疊兩種形式可供選擇。

  相比橫版圖減少個別縣級居民點

  豎版中國地圖編輯周北燕說,在同一開幅的幅面上,豎版地圖比橫版地圖的比例尺要小些,比如同是一全開,豎版比例尺為1:700萬,橫版大約是1:600萬,即橫版比豎版的陸地展現得更大一些,而豎版海域展現得更直觀完整?!霸谪Q版地圖的設計編制過程中,我們盡量去彌補豎版地圖陸地表示版面相對小的問題,除居民點極稠密的省份,如河北、河南,個別縣級居民點未表示外,其他省份縣級居民點都表示出來了,在中國的北部和西部等省份,還表示了部分鄉(xiāng)鎮(zhèn)村?!?/p>

  周北燕認為,單張地圖的優(yōu)點在于直觀、一覽性強、裝飾效果好。“豎版地圖已經把讀者最關心河流、居民點、界線、山脈、山峰等內容都表示出來,在豎版中國全圖中還表示了鐵路、高速公路路網、國道路網等內容,在豎版中國地形圖中,全景展示了中國地形景觀和地理單元?!?/p>

  對話

  陸用森中國地圖出版社原副總編輯

  海洋權益體現在豎版地圖上

  新京報:能不能簡單談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地圖編制的發(fā)展過程?

  陸用森:我1958年就來到社里開始參與地圖編輯工作,那時候還是蘇聯專家指導,我們近現代地圖的繪制也主要受蘇聯影響,蘇聯的繪圖和歐美不一樣。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看到的地圖邊框是當時蘇聯的繪圖方法,歐美地圖很少有這樣帶花紋的粗邊框,而中國現在的地圖喜歡用粗邊框。還有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對河流的體現。西歐地圖的河流粗細是一樣的,而我們地圖上的河流是漸變的,以分出主流和支流,層次看得很清楚,你遠一點只能看到主要河流,近一些可以看到其他級別河流。

  新京報:這兩種不同的繪圖方式有高低之分嗎?

  陸用森:這是觀念不一樣,兩種不同的制圖理念。歐美的繪圖方式有好處,就是信息載負量比較大,他們要求不人為加工。我們的制圖更注重科學性、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編輯在編制過程中對地圖上的河流、居民地、界線、交通等要素會做篩選和綜合。

  新京報:你最早來社里的時候地圖的制作方式是怎樣的?

  陸用森:過去全手工繪制,進單位后起碼要先學習3個月到1年基本功練習,比如學畫線條和寫字。過去地圖上的字都是手寫出來的,寫“中國”兩字,要求十個“中國”都要一樣,要達到這個效果,即字的粗細、筆畫、結構都一樣。我們出版社今年要開一個地圖文化館,那里面就有老的手繪稿子。以前畫一張圖起碼要兩三年,現在快的話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以前畫圖的時候要趴在制圖版上,有的女同志懷孕了還要趴在上面畫,非常辛苦。近視眼和胃病都是職業(yè)病,眼睛傷得厲害。因為制圖時間太長,有的人沒看到自己編輯的圖出版就離世了。

  新京報:過去地圖在精確度上也和現在差距比較大?

  陸用森:過去西部部分地區(qū)是空白,沒有測繪過,所以當時的地圖關于這部分有點像示意圖?,F在地圖數據庫越來越詳細,剛開始是百萬的比例尺,現在可以做到五萬、一萬比例尺了。計算機制圖技術的發(fā)展讓現在制圖過程變得快捷、精準。

  新京報:你覺得豎版中國地圖的推出,意義是什么?

  陸用森:原來橫版中國地圖上南海諸島的比例尺比主圖的比例尺小很多,基本是主圖的二分之一,歷史上的地圖一直是這樣?,F在豎版將中國展現得更直觀,海陸一體,以一種新形式呈現中國,南海諸島標示了一百多個主要島嶼島礁和暗沙。而橫版上南海諸島不可能標注很多,只能表示幾大群島、黃巖島、曾母暗沙等內容,現在我們也比較強調海洋權益,體現在版圖上,也可以給讀者一個完整概念。

  新京報:以前只是在教學中出過豎版地圖?

  陸用森:我們過去教學圖里有豎版圖,是教學掛圖,但里面內容很少,面向社會的豎版圖我們沒有做過。如果做個社會調查,中國是南北長,還是東西寬?很多人就會答錯,現在這個豎版出來,很明顯南北更長,這就給讀者一個更直觀的疆域概念。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