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始和面,今天我們用的面粉是包餃子和搟面條用的面粉,和面的時候只需要加水就可以了。”一個直播賬號、一部手機、一張桌子、一套餐具,年輕媽媽史岱奇正在利用直播平臺,進行面粉銷售。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河套電商產業(yè)園,像這樣的直播,每天都會進行。河套電商產業(yè)園負責人辛一賓告訴記者:“我們產業(yè)園區(qū)里的商戶進行直播銷售,不僅僅局限在園區(qū),很多是在田地里直播,比如賣面粉的把自己的產品拿到小麥地里去直播,賣瓜果的直接去暖棚里面直播,讓消費者更直觀,信任度更高,加之產品本身口感好,銷售的效果自然會更好。”
王聚甫在小麥地直播僅1個小時,他的面粉銷售額竟能達到14.5萬元(人民幣,下同).
五原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河套平原腹地,占河套灌區(qū)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傳統農業(yè)大縣。這里土質膏腴肥美,加之日照充裕、雨熱同季,適于農作物的生長。
辛一賓說:“雖然我們這里擁有優(yōu)質的農作物,但是以前農產品外銷一直很滯后。2015年6月,河套電商產業(yè)園建成,發(fā)展互聯網的道路,讓我們把當地的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
電商園微商供應鏈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全國各地的微商從我這邊下單,我再聯系客服打包發(fā)貨,這幾天的蜜瓜每天都有400單左右,主要銷往南方。黃柿子、蜜瓜等都是熱銷產品。”
除了天然的好產品外,為適應互聯網銷售的新模式,商家們也設計出適合不同產品的包裝。例如瓜果類產品,為了方便運輸,減少破損,每一顆瓜都進行“氣柱”包裝。辛一賓說:“目前我們形成了完整的物流渠道,園區(qū)入駐了18家快遞公司,根據不同的產品制定不同的運輸方案,在48小時內,送達全國各地。”
專做當地特產葵花籽出口業(yè)務的杜蓉,主要面對的市場為中東和歐美國家。
杜蓉說:“2014年剛開始做市場的時候,通過海外網站、出國辦展會和邀請國外客戶來參觀三種方式銷售,成本極高,那一年我的營業(yè)額是1000萬元。加入電商園區(qū)后,從單打獨斗到組合營銷,在2016年年初的時候,累積銷售額達到了1000萬美元。這一年多的變化,讓我深深體會到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可觀效益。”
五原縣縣長張廣明告訴記者,2015年,電商園區(qū)運行半年賣出了3000萬元的貨物,第二年賣出1.3億元的貨物,今年的計劃是3個億,從目前的銷量來看,能到達5個億的銷售額。他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帶動當地千家萬戶的百姓增收。
近兩年來,該電商產業(yè)園已入駐電商企業(yè)220戶,創(chuàng)業(yè)團隊94戶,間接就業(yè)2000余人。當地農民通過直播、微商等方式開啟致富的新大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