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周厚健:如果中國制造定位低端就沒有希望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14





  

 ?。▓D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訊記者種昂2018年全國兩會上,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把發(fā)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隨后,如何振興實體經濟、做強中國制造、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等話題再次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近日,記者就此話題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



  “混改是為了適應市場機制”


  記者:當下,中國企業(yè)正在經歷一場供給側改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命題。您認為,海信在新舊動能的轉換和聯(lián)動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方向是什么?


  周厚?。汗┙o側改革很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產品要準確對應需求,怎么能很好地對應需求呢?實際主要是兩個,一個要了解需求,另一個要有能力去滿足需求。新舊動能轉換和“騰籠換鳥”實際講的是一件事,實際就是把舊的驅動力去掉,換成新的驅動力,是給企業(yè)一個很明確的變革方向。


  海信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持續(xù)不斷一以貫之地追求技術提升,第二始終把人才放在最前面,第三個比較重視機制,比較重視企業(yè)的治理結構。這三件事講透了實際上也就是一件事,是通過機制把人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提高企業(yè)的水平,提高企業(yè)的能力。企業(yè)不管是在國內的競爭,還是海外的競爭,實際上本身是能力的競爭。


  實際上,海信的發(fā)展除了自己正在走的這些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大環(huán)境。中國這個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應該講給中國想做好的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非常好的條件。我當人大代表當了五屆,在第一屆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全世界的3.5%,到第五屆中國的經濟總量占全世界的15%,而且僅僅是第四屆這個五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從11.4%提高到15%,提高了3.6個百分點,3.6個百分點是多少呢?3.6個百分點大概就是一個英國的經濟總量。


  我認為,中國有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中國的企業(yè)應該成長,只要路走對了。所以我說,還有一個大背景是海信的發(fā)展是合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來發(fā)展的,這個大的背景不能忽視掉。中國往后還會有快速的發(fā)展,我希望海信還能跟上這個步伐。


  記者:新時代下,國企正在展開新一輪改革,其中混改是重中之重。海信的混改很多年前就開始以各種形式在進行。在混改中,海信突破了哪些難關,您在這方面有何心得體會?


  周厚?。夯旄氖菫榱耸裁??混改實際是為了去適應市場機制,實際上,對人的激勵機制是很重要的一個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的措施。再一個,混改會讓企業(yè)從產權結構上更容易遵循市場機制,更容易讓市場來配置資源,我認為混改的目的是這個。


  在這個過程中,海信對這種認識比較早。應該講,純國企的機制總體看效率是低的,那么這些外面的資本介入以后,對企業(yè)屬性的體現會更徹底,更清楚。在這個過程中,海信認識到了這一條,尤其我們認為對員工的長期激勵可能要比短期激勵更重要。短期激勵是什么?短期激勵是工資提得高高的,獎金提得高高的,但是他對今天有激勵,對明年、后年,對五年、十年以后沒有激勵,所以說我們看到這一點以后,從一開始我們就放棄了終身制的股權,因為股權往往絕大多數的股權激勵,或者我們聽到的、見到的、耳聞目睹的基本都是股權分給你了,那么你就永遠持有股權。我們的想法是什么呢?我們希望股權能夠激勵在崗的骨干員工,所以說你不在崗就不要拿股權,如果說我們不做這個規(guī)定的話,可能說有三茬人退休就把股權都帶走了,于是我們就放棄了終身制股權,就做了這樣的規(guī)定:在崗持股,離崗退股。


  這在海信是很明確的,只激勵在崗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原因調離了這個骨干的崗位,調離了重要的管理、重要的業(yè)務崗位,那么你的股權就應該賣掉。這樣做以后,在海信各個層面都有員工持股,在海信持股的人應該有一千多人。


  海外并購打造中國名牌


  記者:近年來,海信開展一系列海外并購。先是并購了夏普在北美的工廠,后來了又收購了日本東芝電視。海信進行海外并購、國際化目標的是什么?


  周厚?。汉P攀召徚藮|芝,海信收購東芝是因為海信的業(yè)務需要東芝這塊業(yè)務,我們認為它對海信的后續(xù)發(fā)展是有用的,于是我們就給收購進來了。


  有的企業(yè)走出去是為了規(guī)模,我認為做企業(yè)根本就是為了盈利。但盈利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當期的盈利,一個是長期的盈利、持續(xù)的盈利。實際企業(yè)的屬性是后面這個,既要考慮當期,還要考慮持續(xù)盈利,這個時候如果僅僅為了出去獲得當前的一些經營規(guī)模,我認為這個不是企業(yè)走出去的目的,或者不應該這樣做。當期要盈利,未來要持續(xù)盈利,這就需要企業(yè)的能力,所以說出去的過程中應當是一面找準定位,一面想辦法在這個過程中錘煉、提高自己的能力。海信不管是選擇的走出去的區(qū)域,還是選擇走出去的方式,還是選擇走出去的產品,我們都把“能力”這兩個字看得很重。


  比如說海信走出去最重要的區(qū)域我們認為是美國,所以海信去年在美國的銷售額,剛才說的是44.7億美金中有16億美金在美國發(fā)生的,這個銷售數據的構成很重要,我們在美國規(guī)模比較大,在歐洲比較大,日本盡管不太大但是增長很快。


  為什么我們把這幾個地方看得很重?因為我們認為它有利于促進能力的提高,在中國如果想成為中國名牌的話,你在農村賣得再多都不是名牌,你要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賣得多。那么,你在世界上想成為名牌的話,你在有些地區(qū)賣得再多也不是名牌,要在美國、西歐、日本這些地方賣起來才是名牌。所以說,海信選擇的一些重點區(qū)域是這些地方。


  記者:未來海信會不會重點在市場推廣東芝品牌電視,而淡化夏普品牌的業(yè)務?


  周厚?。菏沁@樣的,海信收購了東芝影像,這個品牌海信要用40年,海信是收購了夏普的業(yè)務,這個品牌是用5年,這是完全不一樣的。5年對一個企業(yè)來講,尤其對一個規(guī)模稍大一點的企業(yè)來講,5年是一晃的時間。


  海信收購夏普,實際是要告訴大家,海信做的產品一點不比他們差。夏普以前賣得不好,但是海信收購了夏普以后,在美國賣得非常好,那就說明海信做的夏普牌電視一點不比夏普做的夏普牌差。我們收購這個業(yè)務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世人,海信的產品是好的,海信的產品是有能力和日本的品牌比較的。這個目的我們已經達到了。這和收購東芝是不一樣的,收購東芝是把這個公司收購過來了,這個品牌用40年,某種意義上講,很長一段時間它和海信自己的品牌一樣了。


  “中國制造有大的提升空間”


  記者: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去海外并購外國的家電企業(yè),外國家電業(yè)也出現了一股大撤退的潮流。您怎么看待這種國際間的產業(yè)大交替?


  周厚?。何艺J為,看中國的制造業(yè)絕對不能光看家電是怎么替代國外企業(yè)的,中國的制造業(yè)和日本、德國還是有很大距離的,這一點我們還是需要承認。比如說一些很重要的材料,一些很重要的器件,人家做得還是比我們好。


  實際上中國的家電用的很多配件還是國外的。但是應該承認一點,中國的競爭能力、中國制造水平確確實實在提高,我說的競爭能力指的是效率,確確實實在提高,確確實實有很多超過了這些國家。但是從整體制造水平來看,我們是有差距的,這一點必須承認。正因為有差距我們才講一句話,中國的制造業(yè)只要往產業(yè)高端和高端產業(yè)走,中國的制造業(yè)會有很長時間的好光景。


  很多人在唱衰國外的家電,家電是一個領域,但很多人還唱衰中國的制造業(yè),唱衰制造業(yè)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在往上漲,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要比很多國家高。但是應該看到,像中國的勞動力水平相對價格這么好的并不多,中國開發(fā)能力的積累提高,中國制造技術的積累和提高,這些都是對制造業(yè)很好很重要的支撐。所以我講,如果中國的企業(yè)還定位在低端產品的制造,一點兒希望也沒有,因為在這些方面勞動力的價格水平根本沒有競爭力。但是如果中國人好好利用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能力的提高和積累,那么中國制造業(yè)會很有前景。


  實際上,海信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才把制造業(yè)看得這么重,而且它的提高空間是巨大的,不管從質量上的提高空間,還是效率上的提高空間,尤其是效率上的提高空間絕對不能簡單地看勞動力價格,要看你制造商品的價值有多大,效率有多高。


  舉個例子講,2011年和2016年,海信電視的產量正好翻了一番,電視產品的制造難度也提高了很多,我把難度這個因素去掉,只講量翻了一番,與此同時,海信的制造工人人數減了30%,這個效率提高有多大,從700多萬的產量提高到1500萬,人減了30%,這就是剛才我講的在制造水平上的提升,并不是勞動力價格低就能獲得的。所以我講中國的制造業(yè)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轉自:經濟觀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張德江:常委會組成人員完全贊成、堅決擁護黨中央關于修改憲法的決策部署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